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锡林郭勒盟在行动 > 旗县动态

苏尼特右旗:党建引领沙地生新绿

来源:苏尼特右旗   发布时间:2023-12-20 10:05   浏览次数: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开车进入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包日温都尔嘎查牧民旺吉拉家的草场,映入眼帘的是路两侧比人还高的草木与灌木,站在旺吉拉家的草场上远眺,一丛丛沙生植物点缀其中,成片的柠条和灌木郁郁葱葱,满眼青绿。

  苏尼特右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缘,沙地面积约734.88万亩,占全旗面积3.2%,沙地治理直接关系着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成效。近年来,苏尼特右旗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推动沙地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沙地生青绿。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防沙治沙是个系统工程,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上下拧成一股绳,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桑宝拉格苏木党委书记苏恩保尔目光坚定地说。

  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打响以来,旗委坚持统筹部署,建立苏木镇党委书记牵头负责、包片领导具体负责、党员干部包联到户的工作机制,推动嘎查“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党员干部入户宣传防沙治沙知识,增强群众防沙治沙意识,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行动中,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党员参与、牧民协同”的治沙新格局,凝聚起治沙的强大合力。

  “治沙需要长年累月,也需要更多人参与,我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想为治沙出一份力。”赛罕乌力吉苏木都日木嘎查牧民格日乐玛说。截至目前,赛罕乌力吉苏木8个嘎查140余名牧民积极加入了治沙队伍。

  责任落实关乎最终成效。旗委积极组织苏木镇立足辖区沙地实情,编制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规划方案,制定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作战示意图,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确保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推进。

  产业转型休养草场

  牲畜过载是草原沙化的直接原因,同时畜牧业生产又是我旗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就必须把贯彻草畜平衡、禁牧休牧政策与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紧密结合起来,走好精细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道路,找到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我旗深入实施“优羊增牛”“优羊增驼”战略,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建立托养寄养模式,利用嘎查村集体经济建设牲畜托养寄养基地,在苏木镇持续广泛开展牲畜托养寄养宣传,为牧民算好经济账,指导牧民对自家草场划区轮牧、休养生息。走好少养精养之路,指导牧户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调整优化畜群结构,提升优良品种比例,科学制定饲喂配方,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切实保证收入稳定。

  阿其图乌拉苏木额尔敦宝拉格嘎查牧民哈斯宝力道有草场2780亩、租赁6720亩,原有山羊270多只、绵羊200只,由于草场过载,导致产羔率低,羔羊个体差异大、体重上不去,饲草料投入多,每只羊平均每年产出仅100-200元,坚持少养精养之后,卖掉了全部山羊,草场实现自给自足,饲草料开支减少了,羊羔质量提高了,每只羊平均每年产出达到300-400元,虽然养的少了,但是利润反而增加了。这样的例子在7个苏木镇还有很多,不断坚实着生产与生态齐头并进的发展道路。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旗林草局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草原研究中心开展项目合作,立足我旗干旱半干旱退化草原特点,引进5000株柄扁桃种苗实施近自然修复实验,探寻天然草地快速系统恢复方案。

  “这个项目主要是基于我国草地退化现状,以苏尼特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立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体系。作为2023年的首项实验,应用种群回归技术,提升柄扁桃的自然修复能力,达到修复草原的目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房凯介绍。

  与此同时,我旗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利用飞播造林、机械沙障及抗旱苗木栽种等技术举措,近年总计完成造林5万亩、固沙1.1万亩、封沙育林10万亩、栽植各类苗木50万余株,林业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草原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24%提高到31%,植被生产力提升15%—20%,同时,扎实开展草原灾害防控,近年累计防治林草有害生物面积168万亩,有效改善浑善达克沙区生态环境。

  • 下一篇:
  • 上一篇:
关注锡林郭勒盟政务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