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边关卫国戍边,守护一方平安幸福。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始终牢记嘱托,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深化移民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便利人员往来,促进经贸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全力助推口岸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精准施策,架起口岸通关“高速路”。6月28日22时,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货运通道灯火通明,满载货物的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二连浩特市承担着中蒙贸易70%以上日常生活用品的陆路运输任务,在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4月1日,二连浩特口岸试行为期6个月的24小时通关模式,成为中国首个对蒙古国24小时货运通关的公路口岸。
通关数据是服务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边贸兴盛繁荣最有力的证明。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二连浩特公路货运口岸累计验放车辆12.2万余辆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2%,单日最高查验1249辆次,为口岸建成以来最高运量。
科技赋能,打造外贸发展“直通车”。“1291次中欧班列查验完毕,可以发车。”6月27日21时,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入边检执勤现场,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王崇颜通过操控“电子哨兵”从监控大屏上就完成了车体检查。15分钟后,中欧班列鸣笛启程开启了驶向欧洲的万里行程。“班列在行驶过程中,我们通过监控屏幕进行车体检查,列车停靠后检查员只需对列车员工和车头进行查验。”王崇颜介绍。
“通关速度越来越快,得益于边检提升了查验效率,以前每天通关的中欧班列是7至8列,现在每天都在10列左右。”面对越来越快的通关速度,中欧班列司机阿拉腾巴嘎那深有感触。
高效通关,分秒必争。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充分依托“智慧口岸”建设,大力提升口岸信息化建设水平,先后启用快捷通道、智能验证台、车底检查仪等设备,推广应用“边检通”口岸备案预约申报系统,实行“核查前置、快捷通行”查验模式,确保边检手续“网上办”“掌上办”。
据统计,上半年,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112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29.8万辆(列)次,中欧班列1724列,同比分别增长110%、210%、11.7%。
靠前服务,搭建跨境就医“连心桥”。“4名蒙古国旅客因病行动不便,请边检站给予通关便利。”6月15日,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政治教导员额日登通过信息预报机制得知,从乌兰巴托开往呼和浩特的682次国际旅客列车上,有4名身患疾病的蒙古国旅客。
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立即安排精通蒙古语的检查员,采取“上车收证、下车验证”的方式,为旅客办理通关手续。“巴亚日拉(谢谢)!”面对移民管理警察高效的通关服务,73岁的蒙古国老额吉连连致谢。碍于年龄较大、语言不通等原因,本以为通关会很麻烦的老额吉,被中国边检高效暖心的服务深深感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蒙两国间医疗交流也日益增多,每年有上万名蒙古国患者从二连浩特口岸入境到中国寻医就诊,该站联合蒙方边检、中国驻扎门乌德总领事馆、海关、铁路、外事办、医院等部门,制定专项勤务方案,完善“旅客境外救助24小时电话直通”“中蒙24小时电话直连”等警务合作机制,为患者提供“优先查验、预检预录、登车验放”等暖心服务,搭建旅客跨境就医“连心桥”。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受理求助电话70余次,帮扶困难旅客420余人次,组织开展紧急跨境救助专项勤务工作4次,救助中外旅客6人,为患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