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旗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锡林郭勒盟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及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旗慢性病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本规划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其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近年来,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带来社会疾病负担日益沉重。
“十二五”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环境整治、烟草控制、体育健身、营养改善等工作,初步形成了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慢性病防治氛围,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健康支持性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健康素养逐步提升,为制定实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因地制宜,优化策略,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强化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发展,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推进健康东苏建设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治机制。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完善医防协同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的慢性病防治服务。
坚持预防为主,构建共建共享格局。加强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积极统筹资源,营造有力防治氛围。统筹各方资源,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参与防治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蒙医药、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创新服务模式,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工作模式。
突出综合防治,确定分类指导策略。加强综合防治管理,着力推进环境整治、体育健身、危险因素监测、营养改善等工作,充分发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典型引领作用,提升综合防治水平。
(三)规划目标
到2020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防控格局基本形成,防控环境显著改善,居民健康期望寿命进一步提高,有效缓解和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苏尼特左旗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
基线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10万) |
211.4 |
下降10% |
下降15% |
预期性 |
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 |
30.9* |
提高5% |
提高10% |
预期性 |
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 |
41.67* |
55 |
60 |
预期性 |
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1/10万) |
18.05 |
下降10% |
下降15% |
预期性 |
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 |
3.4* |
7 |
15 |
预期性 |
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人) |
16087 |
17464 |
18958 |
预期性 |
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人) |
2342 |
2640 |
2975 |
预期性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
50 |
60 |
70 |
预期性 |
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 |
19* |
25 |
30 |
预期性 |
65岁以上老年人蒙医药、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
40 |
65 |
80 |
预期性 |
居民将康素养水平(%) |
7.9* |
20 |
25 |
预期性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旗覆盖率(%)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万人) |
9.7 |
11 |
12.5 |
预期性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30* |
控制在25%以内 |
控制在20%以内 |
预期性 |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克) |
10.1* |
下降10% |
下降15% |
预期性 |
备注:基线数据引用锡林郭勒盟数据;*数据表示暂无本地基线数据,采用自治区基线数据。
三、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1.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加快建立完善全民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旗卫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规范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管理;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治宣传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编写科学实用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
2.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创建健康促进旗为抓手,大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持续开展健康家庭行动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居民健康素质。到2020年和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20%和25%,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60%和70%。
3.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和零级预防理念,不断创新和丰富预防方式,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营养均衡、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实现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持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旗、示范单位建设,“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依托嘎查、社区组织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科学指导大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充分发挥蒙医药、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方法。
(二)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1.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镇卫生院逐步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提供平衡膳食、身体活动、养生保健、体质辨识等咨询服务。将临床可诊断、治疗有手段、群众可接受、政府能负担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中逐步开展宫颈癌等有成熟筛查技术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2.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依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开设戒烟咨询热线,提供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在有条件的机构开设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成本效益较好的肺炎、流感等疫苗。加大牙周病、龋病等口腔常见病干预力度,实施儿童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
(三)强化规范诊疗,提高治疗效果
1.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2.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加强慢性病诊疗服务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有效处理的时间,推广应用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四)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
1.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发挥慢性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政策咨询、标准规范制定、监测评价、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面作用,要明确具体的医疗机构承担对辖区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技术指导。二级以上医院要配备专业人员,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工作实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慢性病防治需求。
2.健全慢性病防治结合工作机制。加强医防合作,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指导、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社会医疗资源为补充的防治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充分发挥监测评价和技术指导等方面作用,负责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和防控效果评价;医院承担慢性病登记报告、病人诊疗等工作,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干预和随访等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关口前移。逐步建立蒙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发挥蒙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优势,积极开发蒙中医健康干预措施。
(五)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1.完善医疗保障和救治救助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大救治救助力度,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实施重点人群健康精准扶贫行动。
2.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发挥社会药店在基层的药品供应保障作用,提高药物的可及性。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由家庭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探索以多种方式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发挥蒙医药、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
(六)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1.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绿色清洁生产,改善作业环境,严格控制尘毒危害,强化职业病防治。整洁城乡卫生,优化人居环境,加强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运动健身环境,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和利用率,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保护和监管,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降低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加强无烟单位建设,严格执行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有关法律规定。加强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倡导膳食多样化,推行营养标签,引导企业生产销售、消费者科学选择营养健康食品。
3.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与卫生县城创建、健康旗、健康苏木镇建设和健康促进旗建设相结合,相互借力、协同推进。
(七)统筹社会资源,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
1.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防治服务。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体检、养老和养生保健机构,拓宽慢性病防治公益事业投融资渠道。
2.促进医养融合发展。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大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蒙医中医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便利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大力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产业发展工程,开展蒙医中医保健及健康旅游服务促进活动。
3.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应用。促进互联网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政府要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健康东苏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制定本地区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强化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专题研究解决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落实部门责任。旗卫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规划实施并开展监督评估。发改部门要将慢性病防治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要求落实相关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门诊相关保障政策和支付机制,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政策。卫计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教育科技、经济和信息化、民政、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农牧业、商务、文体广电旅游、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蒙医药、中医药等部门履行职责,形成慢性病防治工作合力。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要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慢性病防治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慢性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五、督导与评估
旗卫计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共同组织实施;及时联合开展监督和效果评价,在2020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在2025年组织规划实施的终期评估。建立动态的监督评价机制,强化方案实施情况的动态跟踪分析;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府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推动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确保规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