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苏尼特左旗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  2022-12-29
字号: 打印

一、深化苏尼特左旗教育督导机制体制改革的背景

1.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怀进鹏部长讲话“聚焦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进一步健全督政、督学、评估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

2.2022年全国教育督导工作会议田祖荫局长讲话“不折不扣完成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各项任务,是教育督导战线落实“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要对标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每一项任务都要交账,确保不落空。要加强对各市县的指导督促,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支持,切实将教育督导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机构、给足编制、配强队伍,市县级教育督导机构决不能塌陷,确保能接得住教育督导任务。要将教育督导工作经费预算单列,为兼职督学、责任督学及相关专家参加教育督导创造条件”。

3.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厅字〔2020〕1号)的明确要求“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4. 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厅发〔2021〕7号)明确了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设置和总督学和专兼职副总督学的配备要求,同时强调各盟市、旗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比照自治区做法,理顺管理体制,充实教育督导力量,确保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

5. 设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及办公室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设立总督学和专兼职副总督学,总督学为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办公室要配备教育督导专职干部,强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建设,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职督学和工作人员。强调各旗县区结合实际,比照市级做法,理顺教育督导管理体制。

  二、有什么意义?

教育督导在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具体工作要求是什么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讲话

1.实现“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目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从这些年实践看,教育督导作为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很多经验。

3.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是历史上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督导文件,加强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将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督导权威性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

4.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很重,督导要突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

5.要通过教育督导,督促学校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保证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推动学校减轻学生不合理负担,把减出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6.教育督导要把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特点和规律,督促完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比如对高校要突出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

7.要继续将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作为督政的重要内容。总量方面,主要看是否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量”,是否做到“两个只增不减”;结构方面,主要看是否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把钱花在刀刃上。

8.我国有51万多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督导的任务很重,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督导就能了解每所学校的情况,必须加强日常的评估检测,建立常态化和专项化相结合的教育督导机制。

9.督导的目的不是问责,而是要解决问题。在教育督导中,既要强化“督”的权威,也要发挥“导”的作用。

10.要按照“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的要求,提高选聘标准,健全遴选程序,扩大专职督学的比例,注重从退休的党政干部、校长、教师、专家中聘请一批专职督学。

11.国家督学代表政府行使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职责,要理直气壮、大胆工作。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党支部书记、局长田祖荫: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为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公办到民办,从政府到社会,从国内到国际,从投入到人才,从基础到创新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明确筹划,教育发展蓝图很清晰、很连贯、很令人鼓舞。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会上强调,以高水平教育督导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力促教育督导“长牙齿”,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教育督导大有可为。

  一是建成完整体系全面督。教育发展要成体系,教育督导也要成体系。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在督导范围上,覆盖从学前到研究生,从公办到民办,从中央到省、市、县、校各级;在督导对象上,覆盖从主办者、管理者到教师、学生,从政府、学校到培训机构;在督导内容上,覆盖教学和管理、硬件和软件、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和学校立德树人落实等。一句话,教育改革发展延伸到哪里,教育督导就延伸到哪里。

  二是围绕公平质量重点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目标是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督导将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面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进一步提升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研究启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简单讲就是,哪儿有教育质量和公平问题,教育督导的牙齿就长在哪儿。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科学督。教育要创新,教育督导也要创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严格落实中央有关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的经验,减少督导频次,优化督导流程,精简评价指标,真正减轻基层和学校的负担。建好全国统筹、分级使用的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通过“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探索“互联网+督导”,及时回应老百姓关心关切,做到“人民有所呼,教育督导有所应”。不断适应和跟上线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开展“线上督导”,既强化“督”的权威,又发挥好“导”的作用。归纳起来是,单项变综合,普查改抽查,明察加暗访,线上加线下,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断开创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