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苏尼特牛”新遗传资源鉴定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苏木镇、旗直各单位:
现将《“苏尼特牛”新遗传资源鉴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
2024年4月8日
为深入实施全国种业振兴行动,认真落实自治区“减羊增牛”战略,进一步保护蒙古牛优良种质资源,推动我旗肉牛产业发展,推进蒙古牛类群“苏尼特牛”遗传资源鉴定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原产地及分布情况。蒙古牛原产于蒙古高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华北、西北各省,曾是中国黄牛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品种。其属于肉役乳兼用牛。锡林郭勒盟蒙古牛现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在锡林郭勒草原一些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不同的优良类群,如乌珠穆沁牛,苏尼特牛,扎格斯台牛。苏尼特草原属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苏尼特左旗蒙古牛主要分布在北部5个苏木镇(洪格尔苏木、赛罕高毕苏木、达来苏木、巴音乌拉苏木和查干敖包镇)。
(二)主要外貌特征。苏尼特草原蒙古牛头粗重,额宽,两眼大而有神,两眼间多褶皱。角向前上方弯曲,垂皮较小,耆甲低平,背腰平直,后躯窄,荐骨高起,尻斜,尾根低,尾毛长达蹄踵,四肢短而健壮,后腿肌肉欠丰满。
(三)主要特点。苏尼特草原蒙古牛体型较小、体质结实、乳肉役兼用,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四季气候变化大,降雨量少, 积雪深度大,水质矿化度大,气候干燥等因素作用下,蒙古牛相比西门塔尔牛肌肉矿物质元素含量高。因此,蒙古牛除了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之外,其肉质特性及营养价值均优于西门塔尔牛,具有着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四)我旗养殖情况。苏尼特左旗蒙古牛存栏头数约1.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约1.2万头。饲养主要集中在5个边境纯牧业苏木镇,分布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占苏尼特左旗总面积的50%。现有自治区级保种场1处,为2017年成立的苏尼特左旗浩林高毕畜牧专业合作社蒙古牛保种场,能繁母牛156头;旗属蒙古牛保种基地1处,能繁母牛153头;蒙古牛核心群10群,能繁母牛数721头。
二、工作目标
围绕种业振兴重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苏尼特牛”新遗传资源的鉴定命名工作,强化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同时加大开发力度,以开发利用促进保护,推动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利用。年内完成“苏尼特牛”的申报及审定工作,新建核心群2处,累计达到12处。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摸底调查。
组织召开全旗动员部署会议,旗政府建立领导小组,各苏木镇嘎查两级干部成立工作组,走访全旗范围内蒙古牛养殖户,逐户进行摸底统计,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品种鉴定,摸清蒙古牛的分布情况、总头数及各年龄段数量,如犊牛数、基础母牛数、公牛数等。
(二)制定育种方案。
聘请专业人士(国家、自治区、盟市级)成立专家团队,根据苏尼特左旗蒙古牛的品种形成特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研究确定新遗传资源名称和编写制定育种方案。
(三)建设苏尼特牛基地及核心群。
1.全旗苏尼特牛群体优质基础母牛头数达到3200头、种公牛80头以上。
2.完善旗属苏尼特牛保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牛群质量,扩大养殖规模,使优质基础母牛头数达到200头以上。
3.提升现有10处,新建2处苏尼特牛核心群,经过鉴定核心群优质基础母牛达800头以上。
(四)采购仪器设备。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性能测定工作,采购保定架、背膘测定仪(含B超仪)等设备,购买登记1200头牛的耳标、芯片、芯片识读器、采血用具、生产性能测定工具。
(五)开展品种登记。
各工作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保种基地和核心群牛群开展品种登记。
1.登记体型外貌、佩戴耳标(旧耳标延续使用)、种植芯片、建立牛只卡片。
2.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测定内容主要为出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24月龄和36月龄体尺体重等。
3.开展屠宰试验,4岁公母牛各15头,共30头牛。完成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等指标的测定。采集肉样进行肉质分析,测定牛肉的干物质、蛋白、脂肪、剪切力、滴水损失、pH值、熟肉率和肉色等指标,为苏尼特牛的选育及保种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4.采集血液样本,送检至自治区疾控中心,进行布病、结核病、口蹄疫检测,出具相关检验报告。
(六)基因检测及分析。
采集血样,对保种基地和核心群牛只进行基因检测分出家系。在此基础上建立6-8个家系,按照血统进行分类登记,每个家系用不同耳标标记。进一步分析苏尼特牛基因序列,研究开发其特性,提升产肉、产乳等经济性状,提高苏尼特牛的产值。
(七)建立档案系谱。
根据历年各项生产性能测定和配种、产犊等生产记录信息建立健全牛只系谱档案,尤其要注重所有种公牛的系谱,进行详细的溯源登记。
(八)选种选配。
采用冷冻精液配种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在核心群内进行选育提高。同时,为保持苏尼特牛现有优良特性,防止近亲交配,注重不同品系间选择优秀的个体进行选配,在核心群之间开展相互调剂工作。2023年开展300头优质能繁母牛的冷冻精液配种工作。
(九)准备论证材料。
通过查阅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图片、文字材料等,追溯苏尼特牛的历史来源,收集相关论文,并与其他品种牛进行性能对比形成分析报告,为“苏尼特牛”遗传资源的申报工作提供论证材料。
(十)采集影像、图片。
采集苏尼特牛群体及种公牛、种母牛个体影像和图片,将不同外貌特征个体和群体进行分类拍摄,采集图片。
(十一)鉴定验收。
根据品种登记、性能测定、建立完善的苏尼特牛系谱档案,进行整理、汇总、编制报告,并逐级申报。在年底前,邀请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进行初审。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申报工作,具备充分的条件后正式申请验收。
四、工作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
时间安排 |
|||
摸清牛群底数 |
4月1—4月20日 |
|||
制定育种方案 |
4月1—5月1日 |
|||
建设保种基地、确定核心群 |
4月1—6月1日 |
|||
采购仪器设备 |
4月1—5月1日 |
|||
开展品种登记 |
4月21—6月20日 |
|||
基因检测及分析 |
5月1—6月1日 |
|||
建立档案系谱 |
5月1—7月1日 |
|||
选种选配 |
5月15日—7月15日 |
|||
准备论证材料 |
4月1—7月1日 |
|||
采集影像、图片 |
7月—8月 |
|||
鉴定验收 |
10月—11月 |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旗长任组长、分管副旗长任副组长,各苏木镇和农牧、财政、档案史志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本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农牧和科技局,负责总体方案的制订,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二)强化专业技术支撑。旗政府确定技术服务团队成员,并颁发聘书。旗聘请专家团队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苏尼特牛”新遗传资源鉴定命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主持编写相关方案和申报材料等工作。
(三)加强部门协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围绕重点工作环节,协力推动各项任务真正做到统筹推进,有序实施,切实推进“苏尼特牛”选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生效。
(四)加强宣传工作。利用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开设宣传专栏,将信息宣传与推动工作落实紧密结合起来,严格审核把关、及时提炼总结,不断提升宣传质量,通过实时跟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为此次工作有效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