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

文字解读:苏尼特左旗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5-09 16:24
字体:[ | |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考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生态优先、生产生态有机结合,聚焦从根本上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增加牧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生态家庭牧场建设,走好生态化、产业化、社会化、数字装备化的现代设施畜牧业发展路径,切实减轻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休养生息,统筹推动草原牧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牧民增收”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依据我旗第三轮生态奖补奖适宜载畜量核定结果和全旗实际饲养牲畜数量统计结果来看,我旗天然草原整体草畜平衡率低于10%,但局部地区存在草场过牧的现象,涉及6个苏木镇12个嘎查9.8万羊单位。2024年全旗以南部巴彦淖尔镇为重点新建或改扩建肉牛规模化舍饲养殖基地11处,新建舍饲圈养畜棚3万平方米,肉牛全年舍饲养殖规模达到1.7万头;优质饲草种植2.7万亩,优质饲草收储3万吨。解决超载过牧牲畜9.8万羊单位。到2024 年底我旗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草原过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减轻对天然草原牧草依赖。

  1. 加强人工饲草生产,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种植力度,增加优质青贮、青谷子等饲草料种植,为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支撑。年内种植青贮玉米2.7万亩,年产饲草7800万公斤。

  2. 完善饲草储运销体系,提升饲草料收储和调配能力。建设兼具饲草加工、储存销售一体化的饲草产业园,配套建设日产300吨全混合日粮中央厨房。加强牧户饲草棚、苏木镇中小型饲草储备库、旗级大型饲草储备站点的建设,并建立从外调剂调运机制,组织各苏木镇对接旗内外的饲草经营企业或合作社,建立配送中心和储草站点,为牧户降低运输成本。

  (二)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设施畜牧业。

  1. 发展适度规模设施畜牧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强化设施畜牧业建设政策扶持,保障畜牧业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和养大户项目建设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授信规模,完善贷款品种,拓宽抵质押品范围,扩大小额普惠信贷覆盖范围。

  2. 完善畜牧业配套设施设备。统筹推进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摸清牧户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采取牧户自建、项目补贴等方式,实施牲畜棚圈、饲草料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着力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补齐草原畜牧业发展短板。

  1.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加强苏尼特羊联合育种体系建设,推动种羊场、扩繁场、核心群质量提升,确保全旗苏尼特羊选育提高工作。到2024年,创建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1处,累计建设苏尼特羊扩繁场13处。

  2. 加强畜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重点研发或引进一批实用技术,如生态治理、畜种改良、放牧管理、家庭牧场优化管理、疫病防控、饲草种植、装备机械、质量追溯等。同时实施购置畜牧业机械设备补贴政策,以补齐牛羊养殖环节装备短板。

  (四)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加强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推动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民”的运作模式,建立订单合同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利益联结体;落实金融服务政策,推动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提升草原畜牧产品品牌:积极融入锡林郭勒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争取更多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加快“中国羊产业·苏尼特指数”发布实施和结果运用;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保护。

  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推介,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拓宽产销对接效率,建立企业合作互通的桥梁。  

  (五)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  

  加强重大动物疫情排查:健全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防病害肉牛及其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新型畜牧业经营发展能力。  

  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兽医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技术;目标是到2024年,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饲草料生产加工社会化服务:采取政府建设、合作社经营、属地政府监管的饲草料加工调配社会化服务模式;新建全混合日粮加工储备站各1处;  

  肉牛托管代养:实行政府购买肉牛托管代养社会化服务;完成0.3万头肉牛的托管代养;带动中小牧户节本增产、提质增效。  

  (七)加强典型模式示范推广:积极探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新成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为全旗实现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做法。

  四、采取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舍饲圈养总体工作,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2. 强化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引导社会投资牧区产业发展,探索草原保险试点。加大牧区建设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政策保障,采取以奖代补和以工代赈等形式,引导牧民主动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3. 依托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领军企业等支撑力量,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做好政策解读、技术服务和宣传引导,增强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快实用生产技术和先进生产经营理念推广。

  4. 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多元化的新闻载体宣传草原生态保护利用政策制度,提高牧民保护草原的自觉性。通过入户宣传讲解、发放政策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引导牧民增强草原保护意识主动性,调动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