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锡林郭勒盟市场监督管理局 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等重点区域知识产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锡市监〔2022〕245号)精神,为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遏制假冒伪劣产品向农村、城乡接合部转移趋势,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局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分为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安排、工作要求四个部分。重点内容如下:
工作目标:
针对农牧区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弱、防范意识不强以及农村等区域经营主体多、小、散、乱的现状,以农村、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为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专项行动,通过重点整治“山寨”产品、商标侵权产品、假冒专利产品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等重点区域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五项工作重点:
(一)加强侵权假冒商品源头治理整顿
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农村、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市场主体抽查和执法检查,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涉农涉牧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驰名商标的行为,切实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对涉农涉牧重点商品监管
要围绕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和农牧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小家电、日用化工、五金电料等消费品和种子、化肥、农药、畜药、非医用口罩等产品,集中开展执法检查,一方面积极引导经营者实施购销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另一方面严厉查处商品销售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等违法行为,防止来路不明的商品进入农村消费者手中。
(三)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一是要针对农村网购消费迅速增加的新情况,提高防范风险、识假辨假的意识和能力,防止假冒伪劣产品通过寄递途径流入农村。二是针对农村群众借助自媒体直播带货行为迅速增加的情况,提高自媒体行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防止其利用网络进行侵犯区域公用品牌、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仿冒混淆、侵权假冒的违法行为。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打击配合
要在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侵权假冒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按规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做好涉农涉牧犯罪案件办理工作。
(五)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要在专项行动期间,针对农村网购消费迅速增加的新情况,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报道专项行动整治内容、政策措施、整治成效,曝光典型案例和违法经营者,增强执法部门查办案件的声势,震慑违法经营者,引导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法经营。要针对农村特点,采取在村头路边刷写宣传标语,在农村商业集中点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增强宣传效果。
《工作方案》要求,要重视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案源线索的全面搜集整合,及时处置消费投诉、权利人举报、综合监管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知识产权侵权线索,有效遏制各类侵权违法行为。要切实提升商标、专利侵权问题发现率和处置率,对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阶段发现的各类问题予以全面规范处置,力争查处一批、震慑一批,同时规范一片,引导市场主体强化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