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锡林郭勒盟生态治理的“主战场”之一,苏尼特左旗肩负着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的重要使命。2024年以来,该旗以“三北”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围栏封育试点和生态产业融合,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屏障体系。2024年,全旗完成沙地治理80万亩,为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摸清家底精准施策
根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监测数据显示,苏尼特左旗境内沙化土地面积达3031万亩,占全盟沙化土地总量的35.05%。其中,浑善达克沙地面积861.6万亩,生态脆弱性特征显著。面对流动沙地占比0.65%、半固定沙地占比6.16%、固定沙地占比91.38%的沙化土地构成,该旗创新构建了“分类治理、动态监测、长效管护”三位一体治理模式。
在浑善达克沙地核心区,技术人员针对流动沙地采用立体草方格固沙与灌草补播技术;对半固定沙地实施有机肥播散治理;对固定沙地则通过围栏封育巩固提升。苏尼特左旗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识别沙化阶段特征,我们实现了治理成本节约3%,植被恢复效率提升6%。”
政企民协同打造治沙样板
按照锡林郭勒盟总体规划,苏尼特左旗2024—2028年需完成综合治理任务1276.32万亩,其中2024—2026年重点攻坚525.1万亩。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该旗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牧民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
2024年,苏尼特左旗实施三大标志性工程成效显著:投资1.1亿元的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工程,完成围栏建设20万亩,采用立体式沙障设置、补播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投资1.22亿元的风沙路径阻隔区治理项目,在沙尘暴主要通道建成44万亩生态屏障;投资1.1亿元的退化草原修复工程,相关施工单位通过有机肥播撒,使草原植被盖度提升6.65%。
全旗20家牧民合作社深度参与围栏建设、草种播撒等环节。“我们现在成了生态卫士,每月还能增收4500元。”苏尼特左旗巴彦图古日格嘎查牧民斯琴图说。这种“以工代赈”的模式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惠民。
多重保障护航生态工程
为确保防沙治沙工程高质量推进,苏尼特左旗建立“专班监管+智慧管控+阳光审计”全流程保障体系。其中,法律服务专班累计审查工程合同26份,纠正条款3处,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质量管控专班创新机制,对有机肥等关键物资实行入库、施工、验收三次强制检测,有效加强了肥料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审计专班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资金追溯系统,确保3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精准直达牧民账户。
与此同时,苏尼特左旗建成智慧治沙指挥平台,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和地面监测数据,实现治理进度“周更新”、生态成效“月评估”。
生态产业拓宽发展路径
站在浑善达克沙地制高点远眺,昔日黄沙漫卷的景象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纵横交错的草方格和渐次返绿的植被。
苏尼特左旗将继续发扬“三北精神”,力争到2028年使全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0.1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30%以上,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出更大贡献。